我们这五年
当前位置: 首页 > 我们这五年 > 正文

【编者按】五年砥砺奋进,五年勇毅前行。过去的五年,是北京工业大学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五年,学校党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团结带领全校师生凝心聚力,全面推进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推动学校各项事业取得跨越式发展。5月29日起,学校推出“我们这五年”系列报道,通过走访相关部门负责人,全景呈现五年来北工大人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在服务国家和首都战略发展中走在前、作表率的生动实践和辉煌成就。装点此关山,今朝更好看。让我们振奋精神、锐意进取,全面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以实际行动和更加优异的成绩喜迎学校第十二次党员代表大会的召开!

五年来,高考综合改革积极稳妥推进,学校牢牢抓住改革机遇期,稳步优化生源结构,持续提升生源质量,招生专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持续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升。今天,我们邀请到教务处处长、招生办公室主任刘赵淼解读学校第十一次党员代表大会至今本科生招生和人才培养工作

问:对于高校而言,学校历来高度重视招生工作,招生是人才培养的基础环节,从2017年底学校第十一次党员代表大会至今,在本科生招生方面有哪些标志性成果,以及在推进工作过程中采取了哪些有力措施?

答:2017年至2022年,是高考综合改革积极稳妥推进的五年,学校牢牢抓住改革机遇期稳步优化生源结构,持续提升生源质量。

(1)生源质量稳步提高。2019年学校在京录取排位达到高考改革前的历史最高位——理工7600名、文史2100名,较2017年提升千余名;2020年北京“新高考”落地,不分文理科,各校录取位次重新洗牌,学校通过优化专业组设置等举措,生源质量内涵得以提高。2021年5个专业组中的4个均实现百位计的提升,尤其是物理组提升1700余名,2022年录取的最低排位再次提升140余名,全市平均排位8600名,稳定在历史高位。京外,学校提档线高于当地重点线100分以上的省份达到14个。另一方面,学校录取的北京生源中有近70%的学生来自我校优质生源基地校,人大附中、北京四中、清华附中、北大附中、第一零一中学、十一学校等录取人数逐年增多。

(2)生源结构持续优化。自2017年起学校逐年稳步下调本科生招生规模,适度提升硕博研究生招生体量,于2019年实现了本科与研究生招生体量的1:1;2022年本科招生计划3122人,较2016年下调10%,研究生招生总规模接近4000人,为实现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办学目标奠定了坚实的生源基础。

(3)招生专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学校积极落实教育部、北京市关于对本科专业升级改造的要求,聚焦服务国家战略、首都高质量发展需要,2017年至今共新增13个以“新工科”为主的本科专业。

问:教育部印发的《普通高校本科招生专业选考科目要求指引(通用版)》将从2024年高考开始实施。作为现行招生政策实施的最后一年,将对明年的招生工作有哪些影响,目前学校本科生招生工作还有哪些提升空间?

答:学校生源质量五年来取得了质的提升,2024年将迎来新一轮改革,各校在京的录取位次将面临再次洗牌。作为现行政策的最后一年,2023年的录取结果从一定程度上也决定着改革后的录取位次。2024年能否再创新高,对学校招生工作来说,是机遇同样也是挑战。

目前制约学校生源质量进一步提升的最大瓶颈还是我们的生源结构,作为市属高校,在京招生计划的投放量超过了总盘子的70%,达到2365人,占全国“211工程”高校在京录取数的三分之一左右。下一步,学校将一如既往的落实国家及北京市要求,顺应“新高考”改革形势,努力抓住改革机遇,通过持续优化招生专业结构,进一步完善立体化、全方位、全动员的招生宣传体系,不断加大人才培养创新模式的改革力度,充分调动并继续挖掘京内外优质生源基地资源,推动学校本科生源质量再上新台阶。

问:2017年,北工大正式进入国家一流学科建设高校行列,2022年顺利通过首轮建设评估并进入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包括本科生教育教学在内的各项事业取得了长足进步。从2017年底学校第十一次党员代表大会至今,学校在本科生教育教学方面有哪些标志性成果,以及在工作推进过程中采取了哪些有力措施?

答:学校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厚植基础、突出实践、鼓励创新、推进交叉、面向世界”,为更好地适应新时代国家和区域经济及社会发展对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需求,持续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专业办学实力不断增强,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升。学校获批32个国家级、14个北京市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覆盖73%的招生专业;16个专业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或行业评估,在全国高校中并列第10位,在北京高校中并列第3位;17门课程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获批教育部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6项、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3项;在全国普通高校大学生竞赛分析报告榜单中位列全国第74名、北京高校第10名、市属高校第1名;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本科生深造率从2017届的38.35%提升至2022届的52.04%。学校多措并举推进本科生教育教学工作,提升本科人才培养质量。

一是夯实本科教学主体地位,持续优化专业结构调整。学校全面落实“以本为本”,推进“四个回归”,组织开展第六次教育教学大讨论,进一步明晰学校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和定位,全面开启一流本科教育;制定实施《北京工业大学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实施意见》,明确新时代学校一流本科教育的建设目标、重点内容、落实举措、评价方式和保障机制;以新工科建设为重要抓手,持续深化工程教育改革,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专业以及交叉复合专业的建设,加强理-工融合和工-工交叉,实施智能化数字化改造,2017年以来新增了机器人工程、智能制造工程、智能建造、人工智能、大数据管理与应用等13个本科专业。

二是聚焦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学校坚持改革创新,内涵发展,共性与个性结合,构建了“横向分类、纵向分层、阶段贯通”的多样化人才培养体系;推进专业“实验班”、跨专业类“荣誉班”、专业方向“特色班”,探索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深化樊恭烋荣誉学院、北京-都柏林国际学院特色学院建设,形成示范引领;坚持主修与辅修融合,推进复合型创新人才培养;启动微专业建设,实施双学士学位复合型人才培养项目,促进跨院系、跨学科、跨专业交叉融合。

三是持续建设优质本科课程,提升本科教育核心竞争力。学校以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建设为核心,以人才培养目标为导向,坚持“厚植基础、突出实践、激励创新、推进复合”,重构课程体系、优化课程体系、更新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先后制定实施《本科重点建设课程规划和实施办法》和《北京工业大学一流本科课程建设实施办法》,顶层设计课程建设规划,围绕教学团队、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程大纲、优质教材、实验教学、考核改革、课程质量八个方面,持续推进优质本科课程建设。

四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学校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人才培养体系,全面推进我校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和建设,发挥好每门课程的育人作用;发布《北京工业大学关于落实<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实施意见》,以案例、课程、专业建设为抓手,通过点-线-面的有机结合,推进课程思政建设不断走深走实,推动典型案例全覆盖、示范课程能引领、示范专业有特色。

问: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强调 ,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只有始终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本科生教育教学工作才能不断取得新的进步。目前,学校本科生教育教学方面有哪些挑战?

答:面向新时代“双碳”目标,学校的本科教育教学也面临着一些挑战。我们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还需要进一步优化,“双碳”目标下数字化、绿色化协同的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有待进一步推进。

未来,一是要聚焦“双碳”目标,优化专业结构。围绕“双碳”关键核心领域和未来产业发展需求,结合优势学科专业特点,设置绿色低碳紧缺专业,组建绿色低碳专业群,以“新工科”“新文科”建设引领专业结构整体优化和内涵提升。

二是要推进“双化”协同,培养工程人才。在全校统筹推进数字化绿色化协同的工程人才培养改革,通过前沿科研创新教学内容夯实学科知识基础,依托数据平台对接生产实景开展工程问题研究,推动数字化教学方法变革,探索绿色低碳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有效路径,在全校形成“双化”协同的工程人才培养矩阵,助力培养更多“双化”协同工程人才。

三是要深化产教融合,推进科教融汇。深化“学训赛创”一体化实践教学模式,加强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建设,推动实验教学体系的改革与重构。依托学科人才优势与科研优势,以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为抓手,创建融合数字技术的全流程多场景实习实训工程平台,加速创新链、人才链、产业链有机衔接。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深刻阐释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发展方向和基本原则,对于北工大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下一步,北工大将坚持内涵、特色、融合发展,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以学生能力达成为中心,以培养质量提升为导向,在工程实践、交叉融合、国际办学等方面彰显培养特色,以高质量人才培养为牵引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在建设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道路上阔步向前。

下一篇:谱写人才引领高质量发展新篇章,为北京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设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