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这五年
当前位置: 首页 > 我们这五年 > 正文

在全球疫情常态化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背景下,北京工业大学(以下简称“北工大”)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以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高等教育“四个坚持”、科学研究“四个面向”的重要指示,坚持“立足北京、服务北京、辐射全国、面向世界”办学定位,聚焦北京“四个中心”城市战略定位和“双碳”目标,在扎根中国大地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道路上坚定前行,统筹深化育人模式、学科建设、科技创新、队伍建设、社会服务、资源保障等领域的综合改革,为首都建设成为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提供保障和智力支持。

夯实发展基础,稳步提升办学成效

北工大于1960年建校,历经60余年发展,形成了以工学为主、与北京高精尖产业发展高度契合的学科体系,成为北京市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重要基地,为北京市和国家发展各条战线输送了16万余名人才。2017年,北工大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同步提出“三步走”发展战略,力争在2060年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大学。

北工大坚持走内涵发展道路,取得了明显的办学成效,基本形成了“一流工科、优势理科、特色文管、精品艺术”的特色学科生态体系,综合实力稳居全国高校前列。现有中国工程院院士9人、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1人,其中,2015—2021年期间实现3名教师入选中国工程院院士的突破。科研创新实力大幅跃升,“十三五”时期获批国家级工程实验室两个,以第二完成单位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牵头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实现历史性突破。面向国家和北京市发展重大需求,集中科研力量解决关键技术“卡脖子”问题,不断推进科技成果转化,与北京重点区域领军企业深度合作,专利转让数量位居全国高校第13名。同时,北工大已初步形成开放融通的国际化办学格局,与全球35个国家和地区的191所院校机构建立伙伴关系;与爱尔兰国立都柏林大学共建高水平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北京—都柏林国际学院;联合京渝兰(波兰)三地高校成立“一带一路”中波大学联盟,广泛拓展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交流合作。内部治理体系不断完善,为“十四五”发展建设新阶段奠定了坚实基础。

分析发展瓶颈,科学制定改革方案

尽管北工大在办学历程中已经取得了一些可喜成绩,但是与国内外一流大学相比,仍然存在一定差距。通过科学分析与研判,主要面临办学资源不足、服务北京显示度需要加强,优势学科与北京发展契合度有待提高,国家级科研创新平台缺乏,人才引进面临较大竞争等瓶颈。

立足当前现实,北工大明确了“坚持重大需求导向,坚持效率提升,充分发挥多科性大学的优势”的改革思路,以“碳中和”战略机遇为点,以深化综合改革重要抓手为线,以实施“三步走”和“十四五”规划为面,加快适应北京城市功能学科建设转型,强化目标导向的本硕博贯通人才培养,深化需求导向的科研体制机制新探索,完善贡献导向的人才队伍建设新机制,为学校“双一流”建设激发新活力。力争到2025年,综合实力提升至国内50强,国际影响力明显提升,有3—5个学科位列国内一流学科行列;在2035年,走出一条“世界一流、中国特色、北京特质”的世界一流大学建设之路,有1—2个学科方向达到世界一流水平。

在改革创新中,学校重点突破、协同高效,以学科优化布局为突破口,以点带面推动结构性变革,力求“落一子而活满盘”,统筹推进人才培养、科技创新、队伍建设、内部治理等领域改革,促进高质量发展。解放思想、守正创新,加强党对改革的全面领导,坚持立足北京、服务北京,辐射全国、面向世界,固根基、扬优势、促转型、补短板。全局谋划、稳步实施,坚持系统思维,加强前瞻性布局,科学把握时序、节奏和步骤,兼顾效率与公平,分期分步、稳妥有序推进改革。扎实稳健地将北京工业大学打造成为北京市高等教育的金色名片和北京创新发展不可或缺的战略科技力量。

明确发展需求,全面落实改革任务

北工大坚持以改革创新激发学校发展内生动力,开拓新思路、寻找新方法、把握新机遇。理念上,深化对高质量发展的认知,以质量提升为内涵发展的核心,坚持提质增效、公平规范,推进可持续发展;行动上,切实转变发展方式,推动培养质量变革、管理效率变革、发展动力变革,释放高质量发展动能;路径上,在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科技创新等领域打造一流,全面落实改革任务,支撑高质量发展。

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坚持立德树人,以培养服务北京的科技骨干中坚力量和拔尖领军人才为目标,打通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关键环节,设立“本硕博贯通培养”课程体系,通过学科交叉、科教产教融合强化人才培养特色,重构人才培养组织模式,构建与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定位相匹配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

加快优化学科专业布局。优化布局,实现学科规模、专业数量减量发展,增强对国家和北京战略需求的响应能力。调整学科方向、专业布局与北京城市功能进一步契合,服务北京高精尖产业,分层分类,实现学科建设内涵、特色、差异化发展。以“碳中和”等重大发展机遇引领学科转型升级,打造学科交叉和综合改革的示范,为首都低碳发展培养优秀创新人才,为北工大“双一流”建设激发新活力。持续建设以土木工程为龙头,以环境、交通工程为核心,以先进材料和新一代信息技术为两翼的“现代城市建设与环境工程学科群”,为超大城市建设提供全链条的理论与技术支撑。

强化科技创新服务北京。布局未来前沿科技,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有组织打造服务北京标志性成果,解决和参与解决北京城市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的科技难题,增强服务北京显示度。充分发挥学校在全国高校率先成立“碳中和城市科技创新研究院”的先发优势,培育建设城市碳中和关键技术高精尖创新中心,培育建设碳中和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国家技术创新中心,为北京率先实现碳中和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深度融入北京“三城一区”建设,助力“2441”高精尖产业体系。

建设高水平人才队伍体系。汇聚高层次领军人才,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创设人尽其才的新生态,助力北京率先建成世界人才高地。大力引进战略科学家、诺贝尔奖团队等领军人才,优化领军人才发现和项目团队遴选机制,持续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破解高层次领军人才引育、人尽其才的制度障碍。

推进内部治理体系现代化。完善内部治理体系,实现管理型机关向服务型机关的转变。深化以大学章程为核心的现代大学制度体系,建立完善有效的资源管理模式。强化内控体系建设,从“结果控制”向“过程控制”转变,增强改革方案与资源配置的联动性。拓展办学资源渠道,完善多元化筹资渠道,开源节流与提高效益有效结合。

打造北京国际化示范窗口。开放办学,对标世界一流,推动高水平国际合作,积极扩大国际影响力,拓展办学资源;优化办学空间,推动北京—都柏林学院布局城市副中心,助力副中心国际化,全力打造高水平国际化办学示范与新一代信息技术教研示范区。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北工大将胸怀“两个大局”,充分认识新发展阶段的新特征和新要求,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以系统观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以立德树人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以创新突破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和首都发展需求、以主动变革激发内生动力,以更高的站位、更宽的视野、更大的力度谋划和推动学校改革与发展,以首善标准不断追求卓越,踔厉奋发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

上一篇:为新时代首都发展注入高校科技创新动能

下一篇:北京工业大学:全员打造立德树人关键课程